
期刊简介
《器官移植》杂志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器官移植专业学术期刊,于2010年1月创刊。本刊反映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以从事移植及相关临床专业的医护人员(移植外科、移植内科、麻醉及重症医学专科等)和移植相关基础专业的研究者和医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器官移植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器官移植领域有指导作用、且与器官移植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专题研究、综述、讲座、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学术动态、会议纪要。本刊宗旨: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器官移植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促进国内外器官移植学术交流,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和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等收录。本刊的国际刊号:ISSN 1674-7445,国内刊号:CN 44-1665/R,邮发代号:46-35。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价:12元/期。
硝酸甘油这样用,急救不踩雷!
时间:2025-05-14 10:11:43
在紧急医疗救助的关键时刻,硝酸甘油作为一种常用药,其正确使用往往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然而,关于硝酸甘油的使用,却隐藏着不少误区与“雷区”,稍有不慎便可能适得其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硝酸甘油的科学使用方法,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精准施救,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硝酸甘油,这一历史悠久的药物,以其独特的扩张血管作用著称,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是心血管病患者随身携带的“救命药”。但正是这样一味看似简单的药物,在实际使用中却有着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硝酸甘油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一般来说,成人每次舌下含服0.25至0.5毫克,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但总量不宜超过2毫克。这是因为硝酸甘油的剂量效应曲线较为陡峭,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引发头晕、心悸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掌握正确的剂量是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第一步。
硝酸甘油的服用方式同样关键。它应通过舌下含服的方式给药,以便药物迅速吸收并发挥作用。切勿将硝酸甘油吞服,因为肠道吸收会大大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使药物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含服时应坐在椅子上或半卧位,以免站立时因血压下降而摔倒。若服药后5分钟内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一片,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次,否则应立即就医。
并非所有胸痛都适合使用硝酸甘油。它主要适用于心绞痛发作,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使用硝酸甘油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此外,低血压患者、青光眼患者以及对此类药物过敏者也应避免使用硝酸甘油,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硝酸甘油的保存也需细心。它应存放在避光、防潮、阴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过期药物应及时丢弃,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并非万能药,它只能暂时缓解心绞痛症状,不能根治疾病。因此,在患者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同时,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同样重要,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应关注硝酸甘油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与降压药合用时,可能会增强降压效果,导致血压过低;与某些抗生素或抗抑郁药合用时,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硝酸甘油前,最好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硝酸甘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药物,其科学使用至关重要。通过掌握正确的剂量、服用方式、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急救中的作用,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硝酸甘油科学使用的认识,让每一次急救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